风尚中国:午夜看片资源-讲武谈兵|美巡洋舰击落自家飞机,“闹乌龙”背后可能发生了什么
据央视新闻22日报道,美国海军“杜鲁门”号航母打击群21日在对胡赛武装发动的空袭中,出现误伤友军事件——“葛底斯堡”号导弹巡洋舰发射舰空导弹,将一架F/A-18F“超级大黄蜂”舰载战斗机击落,令人大跌眼镜。
据美媒后续进一步披露,另一架F-18也被己方导弹锁定,飞行员及时发现,机动躲避,逃过一劫。关于此次误击事件,美国军方还在调查之中,目前对外透露出来的信息也非常有限。因此,对于整个事件,笔者以现有的信息进行推测和分析。
执行空中加油任务的F/A-18F“超级大黄蜂”舰载战斗机。
不容易的敌我识别
据《环球时报》报道,美联社23日称,美国海军承认,一架“超级大黄蜂”战斗机被“葛底斯堡”号巡洋舰击落,幸运的是两名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。五角大楼表示,这是一起典型的“友军误伤”事件,也是美国一年多来在与也门胡塞武装交战中遭遇的“最严重事件”。
根据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声明,这架双座型“超级大黄蜂”从“杜鲁门”号航母上起飞后不久,被“葛底斯堡”号开火命中并坠毁。但有报道称,被击落的这架“超级大黄蜂”战斗机并没有参加对胡塞武装的空袭行动。由于航母打击群中的舰艇通过雷达和无线电通信保持联系,“此类失误极为罕见”。中央司令部表示,已启动全面调查,以查明事故原因。
对于美军飞机坠落,胡塞武装将这一“战绩”算到自己身上。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·萨雷亚稍后则发表声明说,胡塞武装向位于红海的“杜鲁门”号航母打击群发射了8枚巡航导弹和17架无人机,“对敌方造成重大干扰,并迫使敌机从也门领空撤退”。萨雷亚在声明中提到,胡塞武装在此次行动中还击落了一架美国战斗机,“当时它试图拦截我们的导弹和无人机”。
在现代战争中,敌我双方目标的身份识别一直是一个困扰各国军方的难题。从海湾战争到最新的俄乌大规模武装冲突,交战各方都曾经出现了大量的误击事件。陆基或者海基防空系统对于空中目标的敌我识别,更是经常“出糗”。俄乌双方击落友军战机的数量甚至并不比击落敌机的数量少。
“葛底斯堡”号巡洋舰配备了“宙斯盾”系统,主要执行防空反导任务。该型舰曾制造令人震惊的击落客机惨案,1988年7月3日,同属“提康德罗加”级巡洋舰的“文森斯”号在伊朗附近击落一架伊朗A300客机,导致机上290人丧生。
从设备角度来说,当今各国军队研发装备的敌我识别系统在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完善。以陆基或者海基防空系统与战斗机之间的敌我识别系统为例,目前采用的基本上都是无线电应答式识别模式。比如,陆基或者海基防空系统发现身份不明的空中目标后,会首先向其发送一组无线电脉冲询问信号,该信号就包含有最为机密的敌我识别代码。被询问的空中目标如果是友军战机,机上的敌我识别装置收到询问信号经过解码后,确认询问者也是友军,就会立刻向后者发送同样为无线电脉冲的应答信号。
陆基或者海基防空系统收到应答信号后,经过解码,就会确认被询问的空中目标为友军,其在雷达屏幕上的光标一般就会呈现绿色以作为标识。如果陆基或者海基防空系统收不到应答信号,就需要进一步识别该空中目标到底是敌军还是第三方,比如民航飞机等。如果是民航飞机,可以通过二次雷达的应答机来确定其身份。如果是敌机,其既无法回传应答信号,也无法通过民航应答机来表明身份,那么陆基或者海基防空系统就可以将其标识为红色,跟踪锁定,直至将其击落。
对于当今世界的军事强国来说,随着网络化、数字化、信息化系统的全面普及和提升,除了传统的无线电应答式敌我识别系统,数据链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敌我识别的重任。在网络化作战体系中,己方每一个作战单元都可以清晰地在任意一个作战平台上显示出来,可以更好地省却识别己方目标的步骤,直接识别不明身份的目标究竟是敌方还是第三方即可。
需要说明的是,即便是已经被敌我识别系统确认为友军的空中目标,陆基或者海基防空系统依然可以对其进行跟踪、锁定乃至击落。在《流浪地球2》中曾经有这样一个情节:张鹏等各国飞行员驾驶战机拦截被恐怖分子控制的无人机群,火控系统却因为还将无人机识别为友军目标而无法锁定、开火。这一幕在现实中是绝对不会发生的,因为现代战争情况非常复杂,如果有变节飞行员驾驶战机叛逃或者反攻己方,敌方战机利用某种手段获取己方敌我识别设备以及识别码,伪装成己方战机实施偷袭。这些情况一旦发生,则陆基或者海基防空系统必须有能力将其击落,以免己方遭受更大的损失。
作战人员忙中出错?
那么,回到此次美国海军误击事件上来,笔者认为有两个信息值得注意,一是这架被击落的F/A-18F战斗机当时并没有参与打击胡赛武装的空袭行动,二是胡赛武装在遭到空袭的同时,也向“杜鲁门”号航母打击群发动了反击。据胡塞武装发言人对外宣布,胡塞武装总共发射了8枚反舰导弹以及17架自杀式无人机/巡飞弹攻击“杜鲁门”号航母打击群。结合这两个信息,笔者大胆推测一下当时发生的情况。
首先,这架F/A-18F战斗机并没有参与空袭行动,却依然从“杜鲁门”号航母上弹射升空。有报道称,该机很可能是一架担负空中加油任务的伙伴加油机,也就是说该机的机腹中线上很可能挂载了加油吊舱。当空袭机群返航时,这架F/A-18F战斗机将要为某些燃油所剩不多的友机进行加油,避免一旦着舰失败时,没有足够的燃油进行复飞。所以,升空后,这架F/A-18F战斗机应该在与 “杜鲁门”号航母打击群有一定距离的空域进行巡飞,等待空袭机群返航。
不巧的是,就在这架F/A-18F战斗机在天上转圈的时候,胡塞武装发射的反舰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/巡飞弹也正好赶到,双方很可能处在差不多同一空域。在“葛底斯堡”号导弹巡洋舰的“宙斯盾”系统探测到胡塞武装导弹和无人机/巡飞弹来袭后,迅速进行敌我识别并分配拦截目标,“标准”-2MR舰空导弹一枚接一枚地从Mk41垂直发射单元中发射升空,飞向远处的预定目标。
在与胡塞武装作战中,F/A-18E/F“超级大黄蜂”舰载战斗机不仅承担防空任务,还承担侦察、对地打击等任务。
F/A-18F“超级大黄蜂”舰载战斗机被误伤击落的悲剧就发生在这一阶段。目前,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信息还原当时“葛底斯堡”号导弹巡洋舰的作战情报中心(CIC)内究竟发生了什么。笔者猜测,第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由于作战时已经是凌晨3点,正是人体最为疲劳的时刻,再加上面对胡塞武装不断袭击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紧张,负责“标准”舰空导弹目标分配以及锁定的控制人员误将F/A-18F战斗机也当成了拦截目标。
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,那就是“葛底斯堡”号导弹巡洋舰发射的“标准”-2MR舰空导弹中有一枚脱靶或者失去了目标,在还没有达到自毁时间之前,恰好重新将F/A-18F“超级大黄蜂”舰载战斗机作为锁定目标,将其击落。因为目前美国海军装备的“标准”-2MR舰空导弹基本上都是后期型号,即“标准”-2MR BlcokⅢB。与之前的早期型号以及中期型号相比,“标准”-2MR BlcokⅢB最大的改进就是在半自动雷达导引头之外,还加装了红外热成像导引头,也就是所谓的“导弹导引能力升级计划”(MHIP)。这样一来,即便是没有AN/SPG-62照射雷达为其指示目标,“标准”-2MR BlcokⅢB舰空导弹也可以利用红外热成像导引头锁定目标并将其击落。
在红外热成像导引头看来,所有的空中目标并没有敌我之分,反而是装备2台F414涡扇发动机的F/A-18F“超级大黄蜂”舰载战斗机更能吸引其注意。所以,这枚“标准”-2MR BlcokⅢB舰空导弹失去目标后,其红外热成像导引头重新锁定了这架恰好在附近空域徘徊的F/A-18F战斗机,毫不犹豫地将其击落。